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实验实训   >   正文

中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3-18

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1基本要求

1.1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1.2毕业论文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解释合理。

1.3毕业论文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1.4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1.5凡手绘图形一律用碳素笔在硫酸纸或复印纸上誊描,并标上图号、图题,然后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流程图、设备及结构图应按国标绘制。

1.6毕业论文篇幅以5000-8000字左右(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为宜。

1.7毕业论文的封面各院(系)可参照学校提供的项目内容自行设计(附后),所有文字部分一律用A4号纸激光打印,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其他标题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表格内填写内容用小四号楷体),段落前空2个汉字,单倍行距。页面设置:上/下/左/右分别为2.4/2.2/2.6/2.0;页码标在右下。

2内容要求

2.1题目 应简洁、明确、字数不宜超过25个字。

2.2摘要 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2.3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2.4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2.5正文 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2.5.1前言(引言) 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5.2本论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5.3结论 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6致谢 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2.7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15篇左右),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统一采用“文末注”的方式(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

科技书籍、专著注录格式和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如下:

科技书籍与专著

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码。例如:

[1]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120~125

[2] TugomirSurina, Clyde Herrick.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Copyright 1964 by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20~250

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

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出版年,卷(期)号: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

例如:

[1]李永东.PWM供电的异步电机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电气传动,1991,4(1):52~56

[2] Colby R.S.A State Analysis of LCI fed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IEEETrans, 1984, 21(4):6~8

2.8注释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2.9附件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件中。例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材料、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3打印要求

3.1文字要求 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简体规范字。

3.2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

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3.4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3.5数字

毕业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

3.6标题层次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3.7公式

(1)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后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可在数学符号(如“+”、“-”号)后转行。

(2)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编序号,也可按章单独立序号,如(49)或(4.11),采用哪一种序号应和稿中的图序、表序编法一致。不应出现某章里的公式编序号,有的则不编序号。子公式可不编序号,需要引用时可加编a、b、c……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编新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3)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写成“由式(16.20)可见”,而不写成“由16.20可见”或“由第16.20式可见”,等等。

(4)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平列在一行而用斜线分开时,请注意避免含义不清。例如,a/bcosx就会既可能被认为是a/(bcosx),也可能被认为是(a/b)cosx。

(5)公式中分数的横线要写清楚。连分数(即分子、分母也出现分数时)更要注意分线的长短,并把主要分数和等号对齐。

3.8表格

(1)表格必须与论文叙述有直接联系,不得出现与论文叙述脱节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在技术上不得与正文矛盾。

(2)每个表格都应有自己的标题和序号。标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序号写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标题末尾不加标点。

(3)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一种方式应和插图、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正文中引用时,“表”字在前,序号在后,如写“表2”,而不写“第2表”或“2表”。

(4)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多项大表可以分割成块,多页书写,接口处必须注明“接下页”、“接上页”、“接第×页”字样。

(5)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最近的地方,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

3.9插图

(1)毕业论文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洁美观,可以用计算机绘图。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无关或与正文脱节。

(2)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内容的多少和图的大小应符合这样一条原则:当你把插图放在桌上,你站着看时能方便地看清楚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符号。

(3)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全文的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45或6.8;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

(4)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5)各类线条图应在描图纸或洁白图纸上用墨线绘成,墨色要浓,线条要光滑。一般不使用方格坐标纸或有色纸画图。

4毕业论文的资料管理

4.1装订 按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论文:(1)封面 、(2)目录、(3)中文摘要(含关键词)、(4)英文摘要(含关键词)、(5)正文 、(6)致谢、(7)参考文献、(8)注释、(9)附件、(10)封底

4.2存档保存 毕业论文由各院(系)自行保存,普通论文至少保存4年,优秀论文要一人一袋长期保存在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内,内容包括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原件、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表、成绩评定表、答辩提问记录及工程图纸、软盘、翻译的外文文献以及院(系)根据本专业特点要求的其他材料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

1. 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如:

摘 要

********************************************************************

**********************。

关键词: ; ; ;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

致 谢

***************************************************

************************。

参考文本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1引言.2

2企业文化的内涵.3

2.1文化和企业的定义.3

2.1.1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3

2.1.2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4

2.2企业文化.4

2.3认识企业文化.5

2.4企业文化的功能.6

3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7

3.1组织创新的内容.7

3.2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7

3.2.1影响组织结构创新.7

3.2.2影响组织流程创新.8

3.2.3组织制度创新.8

4结语.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innovation

1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企业文化的内涵

2.1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因此,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又称为制度结构。

(1)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是企业组织的原始形态,也称古典企业,业主制的古典企业产权结构表现为产权的完整与统一,这是业主制企业合理的制度安排,业主制企业处于企业组织发展的萌芽阶段,其规模比较小,经营比较单一,经济活动比较简单企业主个人有充分的能力处理企业内外的事务。因此,企业所有权与监督决策权合一的产权结构便是一种有效且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根据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单一业主制企业为什么会转换为合伙制,只需要从企业的发展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这个问题入手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原由了。除资金问题之外,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工艺的复杂化,产品功能的改进以及个人管理才能的极限等都有可能成为合伙制产生的直接动因,这同时也反过来说明合伙制企业比业主制企业具有优势,与业主制企业相比,合伙制企业内部增加了一层合伙人之间相互监督约束的关系。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并经过逐步演化而成为现代企业公司制企业以股份公司为代表,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集资的需要,由于交易过程的发展以及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企业替代市场的范围逐步扩大,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钱德勒所说的新技术和新市场已经到来。

大规模的企业需要有大规模的投资,而如果许多投资者为一项大的投资贡献了一小部分,则大规模的投资资本就能廉价地获得。

公司制企业的特征如下:

第一,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地位,公司获得了法律上的存在,人们可以买入或卖出股份,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的继续生存。同时,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可以诉讼和被诉讼,这就大大简化了与第三方的合约关系,有助于合约纠纷的解决。

第二,股东有限责任,股本资金出资者对公司所欠债务所承担的责任取决于其拥有的股份多寡,与股东股本投资以外的财产无关,这就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使大规模的投资所需的资金有了筹措的可能性。

第三,股份的可转让性与合伙制企业不同,股东可以在事先未得到其股东的许可或在不解散公司的情况下出售自己的股权。因此,如果股东的偏好与管理者的偏好不再保持一致,股东退出是很容易的。也就是说当股东对代理人的决策不满意时,他可以通过用脚投票(Voting by foot)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危害,而不必费心地去用手投票(Voting by hand),以节省对代理人的行为监督的成。.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来看,公司制企业较以前有重大变化,这表现在剩余索取权分享。由于大量的公司股东参与利润分享,因而剩余索取权的大小取决于所占的股份资本所有权与监督决策权分离。如果每个所有者都参与了公司必须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那么在公司经营中的规模经济将很快为较高的谈判成本所压倒。因此需要将决策权力集中转给一个较小的管理团体。由其来行使成员资格以及对公司结构调整与公司解散进行决策的权力。

2.1.2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着不同的管理协调功能。

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组织的显著特征就是层级制,所谓层级制,实际上就是一种行政制度或官僚制度通过一层一层的行政隶属关系,遵照行政命令来完成企业内部的交易,这在分工多样化,精细化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率的,是突破个人有限理性的有效方式。它通过对复杂的管理过程的合理分解,由各个专业化部门专门负责,再由统一的最高权力层协调,同时用标准化的程序组织传递信息,做出决策和执行命令。在企业中,层级组织从最高层到最低层构成一个权力序列,其间存在一个复杂的中间层。企业规模越大,中间层级也就越复杂,最高层权力来自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以下逐级的权力由上级委托,从而构成行政隶属关系。

从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演化过程来看,企业经历过多种组织形态或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包括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由于规模小而缺乏基本的层级结构。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扩展,公司制企业迅速发展,企业的层级结构逐步扩展并复杂起来。当然,所有这些结构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时间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结构。

2.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打破国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有时称企业精神,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其主要内容是在理性与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行成的,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创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文化的辩证法,是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企业文化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2.3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做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2.4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粮食局尽,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军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抗战时期,日寇以强大的攻势掠我中华,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枪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作为民族文化的雷锋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代新人。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

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外国,近代或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特别是针对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司,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

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捞到不少好处,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指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净。”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公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们编造借口、推委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能够心心相印精成和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完全系于全体作业人员,秉承着忠诚做事和只着眼于薪金口袋的心态实在有着天壤之别。团队精神在实现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 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用权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3.1组织创新的内容

组织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的范式,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所以,组织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一种新的运行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第二,创设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第三,创立或引进一项新的制度。第四,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所以,组织创新包括了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流程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等诸方面的创新。这些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

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都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在以往的管理理论中,往往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从而把组织创新看作是技术创新。其实,这种认识是在说明技术创新对组织活动所作的要求,而不是组织创新本身。我们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组织本身则可以这样来看待组织创新:是指组织规制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改变原有规则结构的性质前提下的组织度量式创新;再一类是根本改变规制结构的彻底性创新。

在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中,管理人员首先致力于改变人员的态度,导致人员行为的修正,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在以组织自身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中,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修正组织机构、改变技术、增强沟通、改变奖励办法、改善工作环境等来改变人员的行为。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都是传统的组织理论。

在对传统组织理论突破后产生了以组织过程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构建“过程组织”,即按“过程”作为构件来构造组织。以这种思路来重新设计组织,虽不是直接着眼于削减层次、部门和人员,但带来了组织构形扁平化和组织机构的精减。比如,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以首尾相连的完整的“一体化过程”来取代以往那种碎片式的“隔裂式过程”,这样,企业组织的构成单位就从原来的职能部门变为以任务为导向,聚集多种适用人才的“过程小组”。组织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组织创新中不可能完全抛弃组织的历史,企望突变出一个全新的组织。组织创新要注意掌握适度的原则,过于频繁的大规模的组织变动会使组织经常陷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组织功能的发挥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3.2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3.2.1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众多企业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大胆创新,减少管理层次和流转环节,强调沟通与协调。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将影响着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调整。

(1)减少了中间层次

减少了中间层次,缩小了企业的组织规模,加快个人与小组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实现更大跨度的管理控制。通过减少组织层次和压缩组织规模,可以减少企业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的能力变的柔性化,反应更加敏捷。

(2)创建了新型雇主与雇员伙伴关系

由企业生产财富的主要手段转变为依靠知识和信息,依靠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部分调整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共享创新收益的关系。

(3)使企业中心机构得到发展

这种中心机构不同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中层组织,它是由各工作小组组成的松散联盟,主要职能是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人际交往,协调各部门合作的作用中心机构通过创造文化氛围,增强凝聚力,来支持各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4)使企业重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由于文化的影响,使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最新知识和技术的机会,让他们具有完成不同人物和整合各种任务的本领,促使他们成为多面手。

3.2.2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活动进行重新组合,可把被职能单位割裂开来的活动进行整合,使流程完整化,并对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流程能更好地运作,通过对企业组织的流程进行再造,企业组织就由职能型组织转变成流程型组织。

经过流程再造,企业组织发生了以下转变:

1、组织成员不再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是以获得特定的结果为导向,有利于克服各自为政现象,紧密地进行合作;

2、企业组织的领导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任务分派者和监督者,设计者与指导者;

3、对员工的管理不再是通过详细的规则章程和岗位说明书,而是借用专业规范以及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4、对员工成绩的评价不再是由上级领导来执行,而是在同事之间进行。同时,其评价标准不是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是基于顾客的满意度和流程运作的结果;

5、员工不再对上级负责,而是对流程的运作情况负责,对同事负责。

3.2.3组织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制度创新实质上也归结为管理问题。 制度创新主要是解决组织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态问题;技术创新主要是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流程、新的技术;市场创新主要是寻找、强化新的需求和采用新的营销组合。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把组织的各种资源条件、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创造新的更有效的运行范式,以追求效率更高的组织运行结果。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舍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新体制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微观基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通过市场优化配置;③宏观管理——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收入分配——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社会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对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要深化改革,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新的制度安排,其具体内容为:①产权清晰——指的是出资者对所投入的资本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权,而企业对出资者所投入的资本享有法人财产权(这是由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处置权、让渡权共同组成的一组权能),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②权责明确——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的投资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出资者对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参与权,对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企业亏损乃至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政企分开——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独立自主地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率为目的,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对企业依法监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④科学管理——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决策机构为董事会,管理执行机构为经理层,监督机构为监事会,各种权能科学地分设并相互制衡。

可以说,组织创新研究植根、发源、成长于创新理论,企业理论和组织理论三者的结合。

4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科学学研究),1995(2)

[8]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周振华.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16] 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

[17]华锐.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6月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王金凤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郑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Copyright © 2023 yh533388银河娱乐网站 - welcome!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

 

 

Baidu
sogou